首页>>重要专题>>最美科技人第三届>>媒体关注

【宁夏日报】王海燕:把论文写在黄土地上

来源:   作者: 发布于:2019-06-03

王海燕(左)

    19907月,22岁的王海燕从宁夏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毕业后,她的人生便与农业技术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情牵沃土,心系百姓,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一干就是29年,她把毕业后社会实践的论文写在了黄土地上。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农技推广是她的岗位,村庄里,田野上,这个见人一脸笑的农业技术推广员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海燕先后以扬黄灌区种植结构调整,旱作节水农业集雨,设施农业和五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为重点工作历程,主持和参加农业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建成新技术示范园区22个,完成海原县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其它农作物试验累计230多项、示范280多项,新品种引进170多个。

  海原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也是宁夏山区市县之一。这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难行,各乡镇离县城最近在30公里,最远110公里,下乡工作费时费力,王海燕常常早早起床,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为了工作她不能辅导上学的孩子,为了工作她不能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赞许、领导的肯定,多次受到农牧系统奖励。

  王海燕在担任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后,主持完成全县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旱作节水项目,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新型农民培训及温暖工程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工作。

  2013年至2016年,海原县累计推广马铃薯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300多万亩,其中推广抗旱高产新品种35万亩,推广以秋季覆膜、早春覆膜和黑色膜全膜覆盖为主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技术100多万亩,推广以滴灌、喷灌及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6.5万亩,推广集雨补灌节水技术3.5万亩,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示范120万亩,新增纯收益16866.7万元,总经济效益33509.3万元。

  王海燕参与主持的宁夏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和宁夏硒砂瓜抗旱节水示范推广项目均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个人二等奖);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4号、15号、16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个人三等奖;宁夏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集体三等奖);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宁夏科技进步奖;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拱棚西、硒甜瓜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小茴香新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荣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海燕先后在《农业科技通讯》《中国农技推广》《中国农业信息》等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独著8篇,第一作者10篇。参与编写了《宁夏海原县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累计字数60万字;参与编写了《宁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字数约3万字;参与编写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的《宁夏海原县马铃薯产业规划》。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她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海原县农业技术实用手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手册》等发放给农民,推广适用技术,被农民誉为“致富真经”。特别是《海原县农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原县硒甜瓜、马铃薯等产业种植技术“瓶颈”,成为当前农民普遍采取的常规适用技术。

  “新时代让每一个人都大有可为,更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广大农民做一点事,我很有成就感。”王海燕说。2017年,王海燕荣获自治区“塞上农业专家”,2018年荣获海原县科普先进个人,2016年享受中卫市首批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中卫市评为“中卫市巾帼建功标兵”,2012年荣获全区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后4次荣获海原县先进工作者,2006年到2013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099月至20109月,王海燕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农业部学习期间,引进旱作节水项目资金一千多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党委和领导的表扬嘉奖。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4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